宗旨 |
根據上海經濟發展的需求以及國家和上海市科技中長期發展綱要,開展工程新材料及其應用和評價技術的研發創新,為重大工程建設和產業的發展提供材料技術支撐,為多個產業提高工程材料選材、用材水平提供技術服務。 |
![]() |
重點方向 |
1) 重大市政工程用關鍵材料技術 2) 高性能粉體材料和納米增強粉體材料開發與應用技術 3) 先進結構和功能工程陶瓷材料開發與應用技術 4) 特種高分子材料的改性、增強及其制備和應用技術 5) 材料環境失效預測和預防對策技術 |
![]() |
能力概況 |
實驗室于2001年6月經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批準正式成立,其運轉依托于上海材料研究所?,F有占地面積1600平方米,擁有高頻疲勞試驗機、低周疲勞試驗機、高溫高壓慢應變試驗機、電子萬能材料試驗機、掃描電子顯微鏡、五軸五聯動高精密加工中心、真空感應爐、氣壓燒結爐等一批有特色的大型儀器和工藝裝備。幾年來實驗室凝聚了一支以年輕科技人員為主體的富于技術創新的骨干隊伍,實施的技術開發項目年均數十項,一批重點科研成果已在促進上海產業發展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并成為一批成果產業化的主要技術支撐。 |
![]() |
組織結構 |
重點實驗室實行主任負責制,上海材料研究所王濱教授級高工擔任實驗室主任,負責實驗室運行管理,上海第二工業大學于偉博士擔任實驗室副主任,協助主任進行實驗室運行管理。學術委員會主要職責為確定年度研發方向和成果評價,委員由來自高等院校、研究院所和企業的從事新材料方面研究的專家擔任。第五屆學術委員會聘請上海第二工業大學謝華清教授為主任委員,上海材料研究所馬沖先教授級高工為副主任委員,東華大學朱美芳院士、上海大學張金倉教授、華東理工大學李春忠教授、上海硅酸鹽研究所王士維研究員、上海交通大學曾小勤教授、上海第二工業大學徐海萍教授、上海應用技術大學徐家躍教授、上海材料研究所李小慧教授級高工和曾濤研究員等為委員;李莎莎高工擔任秘書,負責日常工作。 |
![]() |
運轉機制 |
實驗室貫徹“開放、流動、競爭、協作”原則,以項目為載體,人員隨項目流動,并由具有較高水平的學術帶頭人組織精干的開發隊伍,在項目實施期間人員費用和科研費用等均由實驗室負責管理。實驗室運行績效由市科委統一組織進行評估。 |
![]() |
上海市工程材料應用與評價重點實驗室